散文集:大海/候鳥與刺蝟/競爭的血性

江羿賢
8 min readJul 6, 2021

--

前言

今天剛開完了第一次大專生會議,開了四個小時,有夠累我的天,但說實話還蠻有趣的,聽到大家想做什麼,還有老師和助教們給的建議,至少有了些方向,跟前進的動力。

既然有時間...蛤什麼明天要交的社研個人作業...那就來整理一下最近想的東西,會以三篇散文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些文字都是從最近生活中發生的事中取材,也都有想要對話的對象就是了。

我願像大海將你包覆

媽咪說我是個內向的小孩
不得不說她對我的認知挺對的
仔細環顧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總是不外於「奇怪」二字
自己也習以為常並樂在其中
因為這顯得自己很特別吧

但為何我會使他人有這樣的感受呢
最近對自己問起這個問題時
我開始去尋找那個「怪」的感受來源何在
也有了一些答案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不理解
不理解什麼?
身邊的人不理解我在想什麼
那為何不理解?
因為我不會主動說出我的想法

我發現自己有情感表達上的缺陷
我不擅長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情感
愛、喜歡、佔有慾、感謝、痛苦、討厭、愧疚
這些情緒對我來說真的很難說出口
這也導致了和我親密關係當中
徒增許多疏離感與隔閡
留下了不少的眼淚與爭吵
其實到頭來還是最根本的問題
沒有人知道我在想什麼
但其實到頭來都是些簡單的事情
只是些需要表達出,但梗在喉嚨中的字詞

那我為何會這樣呢?
用生命史的角度來檢視
這可能是種habitus吧(?
好好笑又在亂用理論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寫說
小孩情感表達的方式
很大程度來自於家庭生活中的默會認知
是在與父母的情感互動中所習得

媽咪妳說我是個內向的小孩
但妳自己不也是如此嗎
妳們總是不用言語表達愛
而是透過實際行動述說
回家時有我愛吃的東西
爸爸在我離家時默不作聲地
用懇切的眼神遞出給我的鈔票
這可能就是原因吧
也讓我受到質疑時
總是強調自己為他人做了什麼
但深埋在內心當中的情感其實難以被他人察覺

這讓我想到南西肯恩的大海
歌者在向大海述說她的想法
但大海卻都不說話
安靜的可怕 平靜的可怕

有時候可能我也是他人心中的大海吧。

當然,內向的人也有他的表達方式
我的方式就是透過文字
用寫的表達我的情感
但又會用抽象的方式描述
所以這個帳號(這篇文原本是發在我的小帳)才會誕生吧哈哈
看得懂我的文字的是真的很厲害
當然其實有點共感就算懂了啦哈哈
表示你很靠近我了
但看不懂也沒關係
如果真的想知道的話也可以問我啦

當然你不在乎就算了 沒關係的
這不影響你對我的重要性
只是有點習慣抽象的表達方式ㄌ

最近一直想對身邊親近的人說些話
算是練習表達情感吧

我在先前的文章中也提過
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水豚
讓大家能在我身旁能自在的展現自己
這很難做到我知道
除了害怕麻煩他人外
還有恐懼真實的自己不被他人接受
不被接納的自我是件令人痛苦的事

「我想跟你說件事……」
「但我害怕你會對我有所改觀……」

對此我想說

我願像大海包裹住真實的你
海水是溶劑,且是溫暖的
能將你認為自己骯髒、不堪的一面
與平時所展現那光鮮亮麗的自己
妥善地、完整地溶解、混合於海水當中

不論是快樂的、悲傷的、黑暗的
這都是你
我也都能夠接受
請不要覺得自己很糟糕、很麻煩
需要傾聽的對象時

我很樂意成為那個耳朵
這對我來說這是件正常的事
我自己也是如此的,且還在努力學習
不管是表達自我還是承擔他人,都是。

候鳥與刺蝟

最近送出了雙主修社會系的申請和交給系上的申請書,算是了卻這一年來想達成的目標,同時為我的飄泊畫下了暫時的句點。

這一年來同時在社會系和政治系兩邊修課,其實也可以深刻感受到兩個系氛圍的差距,說真的我覺得兩個系就是截然相反的存在。

用個我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好了,

我覺得政治系(這個系的人、氛圍)給我的感覺,若要我給個精準的比喻,

我會用候鳥來形容。

我們如同一群候鳥,

在固定的季節中相遇,

於空曠的溼地當中捕食、稍作休整,

時候到了,隨即各自飛向不同方向,不再回頭。

政治系因為必修課程非常輕鬆,課程結構給予學生相當程度的自由,

探索自己想要什麼的自由,因此大二後,除去必修課(固定的季節中)外,

系上的同學幾乎不怎麼碰到面,大家幾乎都各走各的路。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志向,有人往法律系走、有人跑去管院、有人跑去經濟系,也有人仍待在原地,大家都朝向不同的方向飛去。

驅使著候鳥們離開溼地的是種恐懼,恐懼什麼?

恐懼於自身仍停留於此地。

那離開又是為了什麼?

因為空曠的溼地資源有限,他能給予候鳥的便是離去的自由、無盡的自由...

還有孤獨。

社會系則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打個比方來說,

我會用刺蝟來去形容這個系帶給我的感受。

寒風冷冽地吹起,

我們如同一群刺蝟,因為寒冷蜷縮著瑟瑟發抖,

呼嘯著的風拍打著破爛不堪的房門,

刺蝟們感到刺骨的涼意,不知是恐懼還是冰冷所致,

為了取暖,彼此間依偎著,靠得更近了。

但靠得更近的同時,卻又因為背上的刺,不停地傷害著他人,

彼此就在溫暖和痛苦兼具的矛盾感受下,度過了寒冷的冬夜。

社會系是個小系,這和政治系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一屆60 vs 180),

基本上系上的人大多都彼此認識,且必修課程的性質也較政治系而言展現出極大的歧異性。

系上必修課程基本上都十分的繁重,將學生牢牢地綁在了系上,

即便雙主修也很難不以系上課程為主。

且必修課也十分強調學術導向,這也使得做學術在社會系成為主流,

這樣的氛圍其實也帶給社會系學生蠻大的焦慮和恐懼(也就是上文中的寒風)

焦慮什麼?

焦慮於自身是否不適合學術這條道路,

這個發源於內心恐懼的問題可能會伴隨其四年,甚至更久。

同時也焦慮於同儕間誰說誰又讀了什麼,誰又在學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而自身卻停滯不前。

而當焦慮的人們將自身的感受抒發出來時,

卻又擴散了同溫層間的共同焦慮,因為大家其實所思所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因此很容易引起共鳴。

所以才會說社會系學生像刺蝟一樣,彼此取暖,卻又弄痛著對方。

候鳥跟刺蝟其實沒有孰優孰劣的比較,牠們都面臨著相同的,對於未來的恐懼。

只是候鳥恐懼的是不知該飛向何方,害怕自身仍停留於此地,候鳥的未來是模糊的,是個問號。

但刺蝟恐懼的是門外具體、刺骨的寒風,還有身旁的那銳利的尖刺,但刺蝟不像候鳥,牠們仍選擇彼此緊緊相依,即便刺痛著彼此,仍舊依偎在一起。

當然,刺蝟當中也會有候鳥,候鳥當中也會有刺蝟,不過那是少數,我這裡想呈現的是一個整體的氛圍。

那我是刺蝟還是候鳥?

這就要來到最後一篇文了。

競爭的血性

我大專生想做的題目其實是從我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去想的,我其實很好奇,像我一樣(家庭背景)的人,他們最後都去了哪裏,我想聽聽他人的故事,以此來更加認識自己。

其實回顧起自己一路以來的求學歷程,我覺得自己很像在爬梯子,

順著升學體制鋪設好的道路,攀爬著一階又一階,有時爬的很慢,看起來快要掉下去了,最後卻爬得飛快,並在不同的時刻從一個梯子的頂端跳向另一個的尾端,接著繼續爬行。

是什麼讓我能夠堅持著向上爬行,不至於從梯子上跌落呢?

我想了這個問題一陣子,後來得出了我的答案:

「待在具競爭力的團體」、「且大家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回顧國中時,在國二升三的暑假加入了升學班(S組,國中朋朋你各位484很久沒聽到這個詞了)

就是在那時候我找到了讀書的動力,跟著一群比自己厲害許多的人一起朝向一個目標前進,並在其中證明自己。

高中的時候也是,高一在普通班時原本成績蠻爛的,也不怎麼想讀書,是高二吊車尾進入語資班之後,在具有強大競爭氛圍的群體當中,我才找到了讀書的動力吧。

來到大學之後,我絕對不會說政治系沒有競爭力,裡面有太多厲害的人們,

但反而是另一個條件不被滿足,我不覺得自己身處在一個團體當中,

團體成員的高度流動性使得這個團體很難形成認同感,

這也導致我找不到那種團體成員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奮鬥的感覺,

更多的是大家都在孤獨地各自為政,向著彼此的目標進發。

但我在進到社會系之後,可能是因為小團體的緣故吧,

加上在課堂當中,想跟著厲害的組員們一起共同完成一個報告的那種感覺,

即便是做著從前完全不會的事,像寫文獻回顧,雖然痛苦,但那就是我真真切切想做的事情,這種團體當中一起奮鬥的感覺讓我找到了努力的目標,也就有了動力繼續前進。

大專生也是吧,老實說我在今天開會前真的找不到做事的動力,但是聽完大家報告之後,就會感受到這個團體當中的強大競爭力,還有那種證明自己的渴望。

且在前進的過程中你並不孤獨,因為小團體的緣故,彼此間是能夠看到對方在做什麼、在想什麼的,朋友們也會成為彼此的支柱,互相攙扶著繼續活著。

所以這不只是導致了刺蝟的焦慮,也帶來了自身前進的動力。

不知道ㄟ,不想再多說什麼了,今天開了四小時的會,打文章好累。

總結來說,我覺得自己一路走來其實自身的努力是其次,反而是我所處的環境促使著我能一步步爬到現在這個位置。

這篇文的標題中的血性二字,其實是想表現出一種本能,如同水會往低處流般,渴望加入有一個具有競爭和向心力團體的本能吧。

就醬。

Photo:溫暖的夕陽與大海

--

--

江羿賢

台灣大學政治系雙主修社會系畢業,想把自己所想的、觀察到的分享給身旁的大家,並期許自己的文字能給讀者帶來共鳴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