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生:一種歸宿感和自由的抉擇

江羿賢
May 14, 2021

--

今天是個令人崩潰的一天,去夜跑的時候突然腦袋閃過一個念頭說等等想邊喝酒邊吃洋芋片配上電影。想了許久決定看游牧人生,雖然之前看過劇透了,看完之後反而讓我想看原片,所以就用萬能的網站找到了影片來看。

下文有雷:) 但不管怎樣強烈建議看原片。

故事主軸大致上就是主角Fern在面臨美國當時產業轉型下,她和丈夫生活的小鎮逐漸蕭條破敗,丈夫也於數年前因病去世。她因緣際會下將她的房車當成家,踏上了哪兒有工作就往哪兒的現代游牧人生,她也在旅途當中遇見了許多和她踏上同樣道路的人,有身患癌症,只剩幾個月可活的老婦人Swankie、也有不願面對家庭,選擇逃避的老男人Dave。他們間的連結也建立在游牧生活之上,共同相處幾個星期後,又會再度分別,並期待幾個月後再度相見。

而Fern其實也面臨到獨自生活的困境,經濟來源不穩、獨自生活的孤獨感、對於往昔生活的想念,她的妹妹也試著讓她不要再四處漂泊,住在自己家中,但Fern拒絕了,她無法忍受親屬談話間濃厚的銅臭味,以及那種被束縛的感覺。

這裡就牽涉到Fern對家的看法,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一位Fern曾經的學生問她:「My mom said you are homeless,is it true?」

Fern的回答就很讚了,她說:「I am not homeless,I am HOUSELESS.」

這段話顯現了Fern認為有個固定在那的不動產並不能代表家,家是什麼?

這讓我回想到了高中讀過的Joyce Carol Oates的〈They all just went away〉裡,她認為house是無生命的,而home是無生命的房子與有生命的人的綜合體,這才是home。

可能對Fern來說也是吧,只是說那個對她而言有生命之人已經不在了,殘存的是她和他的回憶,而房車就乘載了這些,因此房車是她的home。

Dave就是個和Fern做出了不同選擇的人,由於早年生活中對於兒子的疏於照顧,使其逃避親情、家庭的責任與連帶,踏上了以房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兒子數度來找過他都拒絕了。直到他的孫子出生時,Fern勸他的一句:「Go to be a great grandfather.」才使他回歸家庭。

在Dave回歸家庭後,Fern去找他,一進門就發現他一大家子簇擁著他,而Fern就如同一個局外人一般。裡面有一幕算是我寫這篇文章靈感來源,Dave一面抱著、逗弄著嬰兒,一面向Fern懇求希望她在他家住下,成為他家庭的一份子。

Fern對他的行為感到驚訝,但並沒有給出回覆,而Dave也因為要事暫時離開,將嬰兒交給看起來不擅長抱嬰兒、手腳笨拙的Fern抱。

在嬰兒的手與Fern的手的握緊的剎那,Fern的眼神透漏出一絲微光,彷彿她要接受Dave的提議了。

但那種與Dave家人強烈的疏離感還是使得Fern告別了Dave,繼續踏上游牧人生的道路。

我覺得Fern代表的是一種對於自由人生的強烈渴望,一種個人主義的展現,不受到固定房屋、血緣連帶的羈絆綑綁,勇於走上自己喜歡的道路。

而Dave則是象徵著在外頭流浪、迴避家庭、親情的責任,但最後感悟到自己並不那麼自由,仍有許多責任要肩負而回歸家庭的選擇。

我並不認為二者的選擇有對錯之分,因為我自己就是兩者的綜合體吧。

我有蠻強烈逃避依附的傾向,如同Dave早年的生活般逃避家庭、親情,一方面是我認為我在家庭中獲得的愛是少於控制的,另一方面是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爸媽沉重、無法回報的愛。

所以我目前有點像是Fern做出的選擇,踏上游牧人生的道路。

宿舍是我的家,我在離開大溪的「家」(我漸漸覺得這個家越來越不像家了,只像回來個一兩天休息的房子。)來到台北展開旅途,認識了許多有趣的人。

但我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選擇走向Dave還是Fern的道路。

不管選哪個,希望自己活得快樂和像自己最重要吧。

電影中許多沙漠、夕陽的場景真的是很美,給人一種遼闊、一望無際的感受,代表了大自然的壯闊,和游牧者生活飄渺的感受。

(有種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感覺。)

我自己覺得最美的一幕是Swankie死前傳給Fern的影片,

那是她曾提到看到了死而無憾的場景,

燕子在峭壁上逐巢與飛翔,Swankie在湖中划著船,湖面上鳥飛翔的倒影讓Swankie想像著她和牠們一起飛翔。

這幕真的美翻。

可能跟班班講的一樣,電影真的有種潛能,能夠喚起人們共同的感受,在這部是一種美感吧。

好啦,只是想發個觀後感,但又例行性的碎碎念ㄌ。

Photo:游牧人生的劇照 來源:網路

--

--

江羿賢

台灣大學政治系雙主修社會系畢業,想把自己所想的、觀察到的分享給身旁的大家,並期許自己的文字能給讀者帶來共鳴與幫助。